1.施工测量管理 在进行道路拓宽改造时,施工测量分施工前测量管理和施工测量管理: 1)施工前测量 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道路中线放线,根据道路中线测量出拓宽改造道路的具体宽度和位置,全面调查拓宽部分的地线管线及地下、地上建构筑物情况后,确定动迁、改移、保护方案; 2)施工测量 全面掌握图纸要求,及时发现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的误差。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要求在中线复测中增加临时水准基点标高以及加桩的地面标高。在每道测量工序实施时,需要保证纵横断面定位精度,使后期施工路基以及构造物的几何尺寸和定位能够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路基施工技术管理 路基是道路的支撑结构物,是确保道路稳定性以及强度的关键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管理。针对不同种类路基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1)振动压实 为提高路床土体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对开挖后的路槽先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静压1—2遍后,再使用胶轮振动压路碾压,直至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 2)基底处置 一般路基及黄土段路基基地均采取振动压实;双侧拼宽段路基采用灰土垫层,高填方路段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路基基底范围内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 对于路线范围内的水塘采取排水、清淤后,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旧路挖出的圬工材料,然后采用碎石或砂砾嵌缝处理,否则采用40cm厚碎石或砂砾回填处理,碎石垫层以上填土的压实度比规范要求提高1%执行。 3.原有弱电、电力、雨污水支线等市政综合管网的动迁后的技术管理 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后,拆除的人行步道下埋深不够的市政管网需要动迁改造,改造后的管网回填后技术处理不当会造成新建道路的沉陷,为了保证道路施工质量,在进行管线回填时全部采用3%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回填高度不大于20cm,回填后分层碾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冲击夯进行夯实。 在管线由于特殊原因无法下卧至路床顶0.5m以下时,采取用C20砼进行管线包封浇筑,浇筑高度需高于管线顶20cm以上,然后用3%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分层回填压实。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运输量在不断上升,面对城市道路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对城市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施工时,需要加强对路基路面的施工管理,并做好排水系统施工,保证路基稳定性,在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基础上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章治治.市政道路路面改造及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08):11-12. [2] 邬海波,陈才意.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 [3] 申世高.浅谈城市道路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J].民营科技,2011,12(04):26-27. |